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2-05-31 14:54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下达通知(卫科专项函[2022] 138号),由我院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编号:2017YFC0907300,以下简称“西南队列”)以90.29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标志着“西南队列”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得到了国家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西南队列”项目组于2021年9月及2022年3月先后参加了我校组织的“课题综合绩效自评价”以及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验收会。专家组在会后一致评价:在西南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的艰苦条件下,项目组高质量建立了超十万人自然人群队列以及高规格生物样本库,极大丰富了我国百万级自然人群队列的遗传多样性;西南队列研究技术路线清晰,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具有西南区域特色的队列技术规范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数据收集质量和降低失访率;基于队列调查数据,阐明了我国西南地区突出健康问题的流行规律与风险因素,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自2017年7月开展工作以来,“西南队列”构建了具有西南区域独特环境、人群特征和疾病谱特点的自然人群队列,并开展了基线调查和第一次随访调查,随访率达93%;采集生物样本11.2万人份,建立了西南区域五省市区自然人群队列基线数据库、随访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实现了我国西南多民族地区大型自然人群队列从零到一的突破;从技术规范、运行模式以及信息化建设多个维度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建立了我国多民族地区的高标准队列技术规范体系,为欠发达地区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的高质量建立提供了全程管理与技术支撑方案的参考借鉴;依托构建的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从多暴露维度进行了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分析,实现了科研成果向政策转化,阐明了我国西南地区突出健康问题的流行规律与风险因素,贡献精准预防与主动健康的西南方案。
项目团队自2020年至今,基于队列数据累计发表国内外高水平研究论文60篇,申报专利3项,支撑获批各级科研项目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项目团队一方面围绕多中心大型队列建设面临的质量控制问题,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大型队列调查的质控方法学体系。代表性学术成果发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顶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另一方面聚焦西南地区突出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问题,分别以膳食、海拔、大气污染等西南特殊暴露为突破方向产出了系列高质量科研成果。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封面论文,获杂志主编当期推介并特邀述评)、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封面论文及主编推荐(Editor's Pick))以及Hypertension(期刊高影响力论文)等医学领域高影响力期刊。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由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牵头,李晓松教授曾任“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西南自然人群队列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李晓松教授2019年7月因病逝世,项目后续由赵星教授主持完成。项目共设5个课题,课题负责人分别由贵州医科大学洪峰教授、昆明医科大学/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殷建忠教授、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唐文革主任医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张刚主任医师和四川大学赵星教授担任。参与单位包括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大学等15家单位。
Copyright 2017 - 2018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电话:028-85502306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6号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科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