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I实验》教学大纲(2018年秋)
发布时间:2018-08-10 17:26
《卫生微生物学I实验》教学大纲
供 卫生检验与检疫 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卫生微生物学I实验(Experimental Public Health Microbiology)
课程号(代码):504244025
课程属性:专业课程(实验课)
先修课程:医学微生物、卫生微生物
学分:2.5
总学时:60 实验(实践)学时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卫生微生物学I实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必修的实验技能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病原体鉴定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为90%。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加强对卫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检验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和卫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教学过程注重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特别是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将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实验方式:整个实验课程要学生自己完成,每2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单位,共同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
基本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掌握实验关键点和影响因素,能正确地判断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结果、结论、讨论等。
三、教学内容
实验1 卫生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分两次完成。主要内容包括细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活菌计数技术、培养基配制、高压灭菌等基本实验操作。通过该实验复习和进一步培养无菌操作观念及重要的基本技能。
实验2 食品中细菌、酵母菌、霉菌计数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分三次完成。通过对食品中污染的菌落总数、酵母菌、霉菌总数的计数,掌握样品污染菌数的测定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并掌握结果观察与计算。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
实验3 水中大肠菌群检测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分4次完成。通过对生活污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掌握水中细菌指标菌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如何查阅和使用最可能数表,掌握菌悬液稀释及倾注培养的基本技术要领及正确的方法。通过实验强化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
实验4 化妆品特定菌检测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分4次完成。通过对市售化妆品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测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熟悉和掌握含抗菌剂的产品如何选择和使用中和剂,各指标菌检测的标准方法和技术,以及质量评价依据的标准和判定方法。
实验5 奶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实验分4次完成。通过实验熟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的方法,掌握革兰染色技术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掌握平板划线接种的技术。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的理念。
实验6 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实验分四次完成。通过检测剩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数量及细菌鉴定,熟悉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了解蜡样芽孢杆菌的卫生学意义。
实验7 粮食中霉菌检测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通过实验熟悉粮食内部霉菌染菌率调查的方法,掌握常见产毒霉菌分离鉴定的方法,掌握真菌鉴定的常规方法和技能,学会识别青霉、曲霉、毛霉等霉菌的菌落特征和显微镜下的特征。掌握国标霉菌计数方法。
时间安排:分3次进行,第一次(周)粮食表面除菌、种大米于高渗察氏培养基;样品稀释后倾注培养,霉菌培养箱中培养7天。第二次(周)计数侵染的大米粒数和菌落数,计算侵染率,制片观察初步分类,报告霉菌侵染率是否可能有产毒霉菌;计数和报告霉菌菌落总数。第三次(周)分鉴定主要的产毒霉菌。
实验8 设计性实验-细菌污染调查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决定调查题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设计实验,全班讨论,接着实验准备和实施,最后写出调查报告。该实验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包括实验准备的锻炼,时间安排通过各个调查题目各不相同,因此,实验室将有条件的开放,便于实验的实施。
附: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 | 学时数 |
卫生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 | 6 |
食品中细菌、酵母菌、霉菌计数 | 6 |
水中大肠菌群检测 | 6 |
化妆品特定菌检测 | 6 |
奶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 6 |
粮食中霉菌检测 | 6 |
米饭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 | 6 |
设计性实验-细菌污染调查 | 18 |
总计 | 60 |
四、教材
曲章义主编,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与习题集,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五、参考书目
1. 张玉妥主编,卫生检验检疫实验教材:卫生微生物检验分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4. GB 4789系列国家标准
六、成绩评定
本实验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最终成绩包括多项内容,含考勤、实验报告、平时实验操作、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设计性实验报告和汇报等。
系: 卫生检验与检疫系
编写(修订)人:王国庆
2018年 7 月 18 日
Copyright 2017 - 2018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电话:028-85502306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6号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科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