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实验》教学大纲(2018年春)
发布时间:2018-01-30 11:21
供 预防医学 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环境与健康实验/ Environmental Health Experiments
课程号:504233015
课程属性: 实验课
先修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
学分: 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 0 实验(实践)学时 2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环境中含有的有害污染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为了适应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本课程采用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环境监测指标、卫生标准,掌握其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做出合理的卫生学评价,并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讨论。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实际工作中的基本要点,与一反三,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
实验一、实验室质量控制
概述: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
分类: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概念,方法步骤,质量控制图使用方法、质量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应用条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目的,方法。
实验二、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检测大气二氧化硫的原理;
大气二氧化硫测定的卫生学意义以及大气污染状况的调查方法;
大气二氧化硫测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三、水中乙醛嗅(味)阈浓度测定
嗅(味)阈浓度测定的测定原理;
嗅(味)阈浓度的卫生学意义;
嗅(味)阈浓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实验四、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及监测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监测机构、频率、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方法;GDYS-201M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水的浊度、pH值、余氯、臭氧、铅、总硬度的检测方法。
实验五、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有效氯、余氯、需氯量的概念;测定原理,测定及计算方法。
实验六、环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表述、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附:学时分配
实验室质量控制 | 4 |
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 4 |
水中乙醛嗅(味)阈浓度测定 | 4 |
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及监测 | 4 |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 4 |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 4 |
合计 | 24 |
四、教材
环境卫生学学习指导
五、参考书目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杨克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现代环境卫生学》,蔡宏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六、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100%。
系: 环境卫生与职业医学系
编写(修订)人:吴媚、王津涛
2018 年 1 月 24 日
Copyright 2017 - 2018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电话:028-85502306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6号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科教楼